文峰佛教网讯:6月28日(星期日)下午2点,扬州鉴真佛学院教务长演海法师莅临我寺,作题为《学佛与成佛》佛学讲座,信教群众近百人参加了活动。
禅与般若智慧生活
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,德林长老圆寂这也进一步诠释了佛法难闻,人身难得.德林长老不仅住持高旻寺数十年也是我们众生的皈依处,是我们每一位出家人的楷模。
今天下午和文峰寺的法师与居士分享禅与般若智慧生活,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课题?我们当今有行行色色的学佛人,当我们有一颗学佛的心更需要掌握好学佛的方法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很多学佛人平日里非常用功,但就是不得要领,我们知道佛菩萨有八万四千法门,然而禅宗在这个时代里对全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。
我们文峰寺的仁观法师早几年一直在法国跟随一行禅师修习禅法,而高旻寺也是佛门中最具影响力的禅宗道场,可以说禅风风靡世界各个角落,禅师用不同的方式来教化众生。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禅法?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般若智慧?
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,但为什么幸福指数越来越低?物质生活的提高,心灵也要相应提高。我们打开媒体,由于心理疾病而导致的悲剧数不数胜。了解禅法,运用般若智慧尤其有必要。

平等慈悲是左手 善巧方便是右手
不论读任何经典,要有平等的观念,佛法有两个基本就是 :佛性平等、因果平等,这也是佛教和其他教法的不同。所谓平等,最重要的认识即是所面对一切都是因果使然。
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传印长老曾说:“世相纷纭何所宗,一心因果尽罗笼。从来铁律恒如是,天道与人无不公。”认识到人生所有的际遇都是因果,并且因果没对错,只是平等,这就是佛教的因果平等观。
学佛之人要有有积极地态度,在人间行走。世上有人获得了财富,但他生活的了然无趣,失去生动力,迷失了方向。
学佛不仅是解脱来世,更是要解决当下的喜乐。
所以禅师们都强调:活,在当下,这个当下就是三心不可得。要激发自己的慈悲心,说到慈悲就会想到佛陀四摄六度,想到是观世音菩萨、地藏王菩萨。
这就需要激发我们的慈悲心,去奉献需要我们帮助的人。如黄檗禅师说:“心如大海无边际,广植净莲养身心。自有一双无事手,化作世间慈悲人”。当禅师了悟佛法之后,他没有躲起来避懒偷安,而是以一颗慈悲、感恩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高旻寺的德林长老那首临终偈颂就是最好的写照。德林长老在生命的尽头还在关心道场,关心后学,这就是大乘菩萨的思想。
在每个因缘集会的当下,禅者都能找到心安的处所。我们此刻都将心安住在般若讲堂。
无门禅师说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。
当连绵春雨下个不停的时候,禅师看到百花盛开就在眼前;炎热的夏季,一丝凉风吹过,便是最贴切的惊喜。每一当下都在用不同的视角,审视我们的生活,原来生活可以这样!
现在很多人想成佛,想开悟,都快疯了一样。
最近有人问我关于成佛的问题。我先问他:“你现在过得好吗?有没有烦恼?法不法喜?”他说:“我不法喜,我过得没那么好。”我说:“人还没过好,就想成佛?你这妄想打得稍微大了点。为什么呢?要想成佛先要把人做好,太虚大师曾经开示:人成即佛成。
成佛有很多种说法,看你成什么佛。
如果要成究竟佛,这辈子谁都没可能。
只有释迦牟尼佛才是究竟佛——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百千三昧,神通具足。
平日我们所说的成佛,是指见性,见得真理,见得诸法实相。这是把标准降到最低,也就是说,这个道理接受了,认可了,就算成佛了。
还有一种成佛,不需要证明,当下就是。
你自己也是法性所显现的一部分,所以,你当下就是佛,不用去论证、寻找。
这是从法性本体上讲。
佛一定过得很好。你过得不好证明你不是佛,你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佛性。
怎样发现自己的佛性?得从两方面说。
一方面,很容易发现。它不跟你捉迷藏,它跟你之间是没有隔碍,没有距离的,就像影子似的,只要有阳光,你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子。
另一方面,很多时候,我们发现不了。
我们虽然知道自己有影子,但谁走路的时候会留意自己的影子?极少人。
你要想见到法性,还是很难的。换句话说,大家以为今天听到的禅就是智慧,其实,我所讲的只是禅的影子而已,是禅的概念和印象。
人可能要说:既然你讲的不是禅,我们听了还有什么意义?是有意义的——你见不到影子,就见不到本体。影子是因为本体而来的。你听不到今天的影子,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本体。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,我所讲的并不是它本身。
我们很多学佛人,都知道开悟的《楞严经》成佛的《法华经》。很多人听法师讲《法华经》,以为自己就成佛了。
远着呢!说你成佛,只能说见了法性。见法性,至少是初果须陀洹或者登地的菩萨才可以。见性不是说神通广大了,至少见了法性,就会对自己有办法了,不会再对佛法有任何疑惑了。见得法性,也不是立刻就解脱了。
有人认为成佛离自己很遥远,有人认为离自己很近。这都是错误的。首先,不是很遥远,如果很遥远的话,你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有意义了。因为太遥远了,什么时候能结果呀?其实,见到法性非常之简单,很近很近,就像衣服贴着皮肤一样。但是你要记住,你感觉痒的话,隔着衣服去搔痒,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近的话,如衣服贴着自己,远的话,也是一层衣服的距离,非常之远。
《六祖坛经》上讲:持诵金刚经,即得见性。
换句话说,见性与否,可以拿《金刚经》来对照。《金刚经》上主说: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
三心不可得,你拿哪颗心去成佛?
经书上明明告诉我们,三心不可得,四相皆非,拿什么成佛?
法师讲经说法的唯一作用和价值就是断疑生信——去除你的疑惑,把你的正信提起来;除此之外,没有其他价值。
你要成佛,不是我说让你成佛你就成的,而是我告诉你方法,你自己去体悟才可以。我们听经闻法就是要断疑!

缘起性空
缘起是佛的根本观念。在这个过程中,是没有主宰的。人可以通过通达性空而破我执。
比如,你非常烦恼、不安、恐惧,这就是一种执着——执着自己所恐惧的对象和这件事情。当我告诉你,你执着的事情没有主宰,不是真的,那你就可以加条件。只要你加了一个条件,你恐惧的事实就会发生变化。
在世间,任何一件事物都能发生变化。事情本身是空的,条件生成的,没有主宰的,结果是可以改变的,这就叫破我执,断烦恼。
正因为你执着的任何一件东西都不实在,你的烦恼就不会泛滥,不会强烈,就有可能断除。
当你真正断除烦恼时,你会证得缘起性空是真实、有价值的事情,并不代表缘起性空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。
在这里,要向大家强调这一点:最开始,我们要借用“缘起性空”这个名字、这套理论去指导生活,去认识世界。当你生活好了,当你认识世界不再疑惑时,这套理论就消失了。
这就是佛在《金刚经》中所说的:我所说法,如筏喻者。当你上了岸,你就把船扔掉了。缘起性空,这四个字是文字相,是真理的影子,是佛所觉悟的世间真相的一个符号而已经,不是真理本身。
怎样才能“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”?有四个标准:
一、打到大善知识。活人找不到,就找经书看。《金刚经》、《坛经》、《楞严经》都是开悟的经典。
二,具备弟子相。对师父要完完全全地真诚,不能夹杂一丝一毫的欺骗。就像见到医生,要把病症完成全说出来一样;师父要完全地观察你,才能知道你的病根。
三,依师教。师父给你一个法,告诉你修行从哪方面入手,才能对治烦恼,一定要听师父的话。
四,关键时刻要全体承当。高峰原妙禅师说:要具备大信根,大愤志,大疑情。果能具此三事,参入如掷石投渊,绝无反迹,七日不悟,当截断老僧舌头。般若教法是通法,修任何法门都离不开般若的熏习;离开般若的话,这个法就不得圆满,不得究竟。
菩萨最终要达到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佛境。只有真正到达佛所觉悟的境界,才能体悟“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”的力量。
无论众生做了什么,佛菩萨永远会给众生留一条回头的路,一个回头的机会。
不要总记得你干了什么错事,应该记得还有佛菩萨在彼岸等你回头。你干了什么不重要,心中要有佛存在。
成佛需要智慧。智慧层次不同,决定了悲心的分量、境界。有什么样的智慧,就有什么样的悲心。慈悲是一种度众生的能力,而不是心情,要是把慈悲看做情绪就肤浅了。
看一个人慈不慈悲,要看他救度众生的能力。
发成佛的心,就要救度一切众生。对于修习佛法来说,你要把整个地图看明白,也许今生走不到终点,但一定要看清楚地图,否则,你对佛法生不起完整的信心。
菩萨要想成就,离不开众生。菩萨可聪明了,他通过利益他人而利益自己。离开众生,菩萨就没有庄严自己的机会了。
所以,庄严道场就是庄严自心。我们今天把般若讲堂装点得多么漂亮都不过分,因为这是在庄严我们的自心。
大家要知道,不是好死才是解脱。解脱是自己内心的事情,是自己的境界,不是外表。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还生病了,慧可大师是被人杀死的,安世高禅师来人间三次都为人所杀,但这并不担误他的觉悟,他的解脱。
所以,看到哪个师父生病了或遭遇不幸了,这些并不代表他内心的智慧和境界。也就是说,你已经很快乐了,但你总是遭遇不幸的事,在别人看来,这个人是不是很痛苦?不是这样的。就像你体会不到颜回的快乐一样。解脱的人不在表象上给你一标准,解脱跟表象没关系。
大家都在演戏,看谁不当真。人生就是一场戏,但往往演着演着就当真了,就过不好了。有所得,才会当真。体悟无所得就是体悟般若。想象一下,当什么都影响不到你的时候,这该是多么自在的境界。
我们现在学佛的信心只是感性的信心。每个人学佛都有自己的前提和因缘,要相信自己的所做,相信自己的发心,相信佛菩萨是有力量的。我们凡夫学佛的信心是感性的、反复的——得了便欢喜,失了就垂头丧气。
法要不断串习,强调,才能入心。
信真理,真理不会多。但真理可以帮到你;不信真理,真理不会少,但真理帮不了你。
身不苦则福禄不厚,心不苦则智慧不开。必要经历病和苦难,才能发现信仰能带给你什么。
我们佛弟子要为众生服务,为他人服务。想要有福报,为他人服务去吧!

法师分享的快意禅语
-
人人都可以自在地活着,你为何不自在?就是因为有挂碍。
-
如果一个人能把死堪破,从容放下,这个人才算自在。
如果你肯放下自己是众生的事实,就会获得另一个事实——你就是佛。
-
当下我们就具备佛的觉性,但标准是内心无一点点执着。
-
观察是否成佛的慧眼是平等观。如果你还有不能理解的人,还有接受不了事,说明你还没有成佛。
-
要拿着成佛、开悟的心来听《坛经》,否则你就辜负了讲经的人,也辜负了六祖大师。
-
有智慧的人自然不会造恶;造恶的是只是聪明的人。
-
学禅的人很狠,能对自己不得了手,自己身上的刺自己拔。
-
开悟就是你对于因果再也不怀疑,内心之中没有任何恐惧,开始对自己有办法了。
-
悟是为了修,不修,悟了也白搭。
就是我们每一个学佛的人,要能像菩萨一样,升起一颗四无量心,发起一颗菩提心,然后呢,在日常修学当中自利利人。最后,我们愿将今天的学佛功德,回向给一切的芸芸众生!

我们一起合掌念佛回向: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!
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!
愿以此功德,
普及于一切。
我等与众生,
皆共成佛道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