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文峰寺第一界禅修营的营员,净因法师的学生,我现在很荣幸地向各位介绍净因法师。
净因法师1982年出家,先后就读于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和北京中国佛学院。
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受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委派,到佛教国家斯里兰卡留学,法师在斯里兰卡的克拉尼亚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和哲学硕士。之后又远赴英国,在英国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取得博士学位。现在法师是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总监。
法师可以说是投入了非常大的心力。同时法师也积极地在香港和大陆从事于弘法的工作。比如说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开辟专栏,同时还出版一些佛教方面的著作。应该说净因法师是对文峰寺禅修营支持最大的一位法师。自从第一届我们举办禅营的时候,法师就来为我们做法布施,为我们做佛学讲座。之后无论多忙,只要我们邀请法师来,法师都非常慈悲地赶来般若讲堂,跟大家结缘。

他今天给我们讲座的题目是《幸福在当下》,由于需要时间整理法师今晚的开示内容,我们会在后续的时间与大家分享。
我还记得第一次听法师开示《西游记的智慧》,同样诙谐的表达,营员在快乐中感受到了法喜,我将我记得的一些内容分享给大家,愿和你们一起幸福在当下。

以《西游记》为例,在西天取经的团队中,看起来唐僧是最没本事的人,他腾不了云,驾不了雾,分不清人妖;要是肚子饿了,他只会说,“徒弟啊,我饿了,去化点斋吧”;如果没有徒儿的帮忙,他甚至连水都喝不上!很多人不太明白,如来佛祖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位老实人做老板,而让具有通天能力的孙悟空做跑腿?以前我也一直想不明白,今年十月,我参加了香港大学举办的“转换型领导”工作坊,在讨论到经理(Manager)与领头人(Leader)职能的异同时(见下表),我似乎找到了答案。
经理与领头人职能要览
经理/取经团队CEO(孙悟空) |
领头人/取经团队领头人(唐僧) |
强调完成某件事的策略、结构与系统(Emphasize tactics, structure and systems) |
强调事业背后的哲理与核心价值(Emphasize philosophy, core values) |
问如何与何时(Ask how and when) |
问是什么与为什么(Ask what and why) |
有特定目标(Have a short-term view) |
有共同目标(Have shared goals) |
把事件做正确(Do things right) |
做正确的事(Do the right thing) |
维持(Maintain) |
发展(Develop) |
管理(Administer) |
创新(Innovate) |
专注于系统与结构(Focus on system and structure) |
专注于人(Focus on people) |
依赖控制(Rely on control) |
依赖信任(Rely on trust) |
关注点是工作效率(Are interested in efficiency) |
关注点是事件的效用(Are interested in effectiveness) |
由上表可知,CEO与领头人的职能确有不同。基于这种认识,好的取经团队领头人并非理所当然就是好的取经团队CEO;反之,好的取经团队CEO,并不一定就能胜任取经团队领头人之责。孙悟空业务能力强,能按时、按质、高效率地完成某个具体降妖除魔的任务,基本上还是属于左脑管理的范畴,而唐僧正是因为有着“求取真经,利益华夏”的核心价值观,才会有“若不至天竺,终不东归一步,宁可就西而死,岂归东而生?”的决心,义无反顾地在“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,复无水草”的大沙漠上西行求法;他不拘一格,大胆使用各种“专业”人才;他对人真诚,关心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,因而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,向既定目标迈进。所有这一切,都属于右脑管理的范畴,因而他成为一位合格的老板。 |